杂文笔记

    返回首页    发表留言
本文作者:李德强
          再谈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但能真正的理解和做到的人并不多。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每周写一封信给政府,希望能够让相关部门捐赠给他们一些书籍,进而创办一个图书馆。他每周都会写一封信,一写就是整整六年。后来,政府终于不耐烦的邮寄给了他们一些书,并回信让他不要再写了。于是主人公又继续写了六年,终于建立起了一座图书馆。有人说坚持做好一件事回报终将到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坚持》的,我认为“坚持”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在说我们问题不得已的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而那些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我们做起来根本不需要“坚持”,我们就是喜欢这样做,一做就是很多年。让我来讲一个关于我自己真实的故事:

        在我刚开始读初中时,互联网还并没有如此的发达,写信是两地人们沟通交流最经济实惠的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杂志上结交了跟我同龄的女孩儿笔友,她生活在北京,而我则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庭青涩的小男孩儿,能够结交一个同龄的女孩儿做笔友成了我读书学习之外最大的兴趣。我们每周都会写信。相互聊天,谈心,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我每天中午和放学都会跑到学校的收发室去看看有没有来自远方的问候。每每读完清香信纸上娟秀的笔记,我总是兴奋不已的给她回信,谈天,说地……这种感觉即使今天回想起来也依然非常甜美和充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我们整整做了十年的笔友,写了很多很多数不清的信。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每当拆开信封,见到彼此字迹时的喜悦心情总是叫人回味良久。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家里两箱尘旧信件成了我年轻时最美好、最宝贵的记忆。现在每当谈起当初写信的事时,朋友总是会感叹说:“坚持了十年,不容易。”然而他们不知道,在这十年当中我并没有所谓的坚持,我并不觉得写信是一种累赘。相反,我们交友写信,是出于最纯粹的兴趣,最纯真的友谊。我们乐在其中,享受着记录在薄薄几张信纸上最亲切的问候。

        在我读大学时,互联网如潮水一般横扫整个世界,电子信息变得愈加发达,网上聊天、电子邮件乃至现在无人不知的“某某”聊天手机App成了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键盘打字,点一下鼠标,对方马上可以收到你的消息。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都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电子信息时代的崛起,让写信成为了历史,再也没有每天到邮箱里盼望回信的等待,再也没有拆开信封见到一如既往的熟悉笔记,再也没有匆忙回信时那急切的心情……或许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的确增加了沟通的效率和速度,但它少了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因素——亲切。笔友不再用钢笔写信改为打字,后来又变为电子邮件,瞬间抵达。那种只有写信才有的亲切感骤然消失,熟悉的娟秀笔记被千篇一律的打印字体和有限的表情图片所代替,所有的情感仿佛都被互联网浪潮所吞没。笔友的时代终于告一段落,留下的只有那悠长、模糊却依然温馨的回忆。

        夏草青青、冬雪皑皑,十年时光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其实,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执著走下去的并不是所谓的“坚持”,而是内心真正的热爱。因为梦想,我们努力,因为热爱,我们拼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让激情变成事业,让热爱变成源泉。这样才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1楼  Tank  于 2017年08月17日09:42:24 发表
 
强哥既技术,又文艺,既理性,又感性,符合大多数顶尖科学家的素养,看好你。
#2楼  李德强  于 2017年08月20日19:19:54 发表
 
过奖了!谢谢您的支持!
  看不清?点击刷新

 

  Copyright © 2015-2023 问渠网 辽ICP备15013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