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发表留言
本文作者:李德强
          第一节 K-Mean原理
 
 

        K-Mean与K值邻近类似,是通过样本与目标点的距离来做分类。但区别是K-Mean是一种典型的非监督学习算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数据是没有确定分类的,我们需要通过聚类算法将数据分类。即:将一部分数据聚成一类,将另外一些数据聚成另一类。例如,对于这样的数据分布:

        通过我们人类的认知,我们可以对数据这样进行分类:

        即:我们将靠在一起的数据分为一组。

        K-Mean算法的思想是这样的,我们预计为数据分为两个类A和B,分别用红色和蓝色来表示。我们在样本的特征空间上任选2个点做为这两个分类的“质心”。然后分别计算数据到这两个质心的距离,到哪一个质心的距离最小,则认为此数据属于此分类。然后根据数据的新分类再重新计算2个分类的质心位置,不断重复计算质心的位置,直到质心全部收敛。

        正面我们用图形来看一下K-Mean算法的思想:首先在特征空间上任选2个点做为2个分类的质点(0, 20)和(20, 0):

        然后根据这2个质心来计算数据与质心的距离,距哪一个质心近则属于哪一个分类,计算结果如下(红色为A类,蓝色为B类):

        再根据新分类数据计算出新的质心位置(7.7, 10.7)(12.6, 8.9),然后重复计算所有数据在新质点中的距离,并做出分类:

        重复计算质心位置与数据的分类(4.9, 7.4)(15.3, 13.1),直到质心位置收敛:

        得到质心收敛结果(4.2, 6.0)(15.0, 14.0):

        在聚类问题中我们的样本数据的特征依然是n维的,只是没有了y值,我们设样本为,设质心为,计算样本与质心距离的公式如下:

        由于算法的目标为找到样本与所以质心距离最小的那一个质心,所以,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在计算距离时可以将开平方运算去掉(因为每一个距离都是开平方),所以比较距离大小的参考值为:

        具体的算法描述为:

        1.随机选取k个分类的质心,分别为

        2.对于每一个样本数据x,计算x到所有质心的距离,得到最小距离的质心,确定x所在的分类:

        3.对于每一个分类,均需要重新计算其质心:

        4.确认质心与上一次计算的质心是否收敛?结束分类:跳转到第2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看不清?点击刷新

 

  Copyright © 2015-2023 问渠网 辽ICP备15013245号